楊嶺村、閩寧鎮,記者每一次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回訪,都能感悟到思想偉力,在點滴變化中看到群眾幸福生活的模樣。
7年前,楊嶺村土路蜿蜒,雨后,更顯泥濘,村里的黃牛品質極好,可散戶養殖不成規模,群眾脫貧的愿望迫切;閩寧鎮原隆村,安下家來的移民告別了祖輩挑水吃的生活,但四處打工不具備一技之長,沒能深度融入城市生活,群眾的眼里有迷茫、有彷徨,也有對未來的期盼。
7年后,昔日的貧困村——楊嶺村大路通衢,產業興旺,村居干凈整潔,民宿、農家樂隨處可見,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。原隆村里,移民通過學習,變身產業工人,買房、買車、旅游、網購、做主播、創業當老板……城里的生活被“高度復刻”,“一輩人的努力‘快進’了三代人的命運”,移民王瑞剛曾告訴記者。更多的年輕人告別大城市回到家鄉,用自己所學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,將“小我”融入“大家”,把個人的價值書寫在時代畫卷中。“家鄉正在高速發展中,機不可失。”馬雅玲說出了返鄉創業年輕人共同的心聲。
“只要人勤快,都能脫貧致富。”這是記者幾年前在原隆村采訪時聽過最多的一句話。如今,這句話的“升級版”是“只要你有想法,家里邊比外面機會多。”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加入“新農人”行列,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。
以延時的方式回望過去7年,每一幀畫面都飽含感恩和奮進。在希望的田野里逐夢前行,下一站,還是幸福!